找到相关内容826篇,用时3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(2)

    ,“有无”来说。“本无”也就是“自性”(自性是“本”,是“无”),现在对它的理解,不是片面的看成是绝对的无,而是合本末而为“性”,托有无而为“”,统一“照本静末”与“功托有无”,这就是“本无”,...,而是小乘的诸法自性不变,也是实有,此为小乘共同的说法。  另外,元康的《肇论疏》还引到《法性论》这样几句话:“问云:性是法性乎?答曰:非。性者,即所而为名,法性是法真性。”这说明性与法性不是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1556398.html
  • 僧肇的般若学-以动静观与般若智为问题核心

    谈到的“”即是缘起法,否定万物自性的可能,这无论与先秦老子、庄子或魏晋玄学所谈论的“有”、“无”虽都是在本体论上的讨论,但本质上确有差异;“无”在老子、王弼、何晏的观点是生出万物根源的“道”,只是因...“相即”[24]的,只不过“非有”和“非无”旨在否定自性的可能,而“有”与“无”回归现象面则说明了缘起过程存在著各种暂时性的生与灭[25],这即是物的无自性观点,用僧肇的话来说就是“不真”也就是“”...

    周延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5956493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究1

    “亦非一向不”,也不是一概不。“如是理趣妙契中道”,理解到非非不,才能符合中道。”亦善符顺般若等经”,也符合《般若经》的思想。瑜伽学者以《般若经》中说诸法无自性为密意说,如实理解一切法非一向...大概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,能思维的妄识还是有的,即“于中少有乱识生故”。乱识包括见分和相分,从依他起的意义上说,都是有的。  “如何不许此性全无?”为什么不许妄识全没有?中观对缘起法的定义是无自性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0256497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1)

    层面。世俗谛,是凡夫认识中依缘而起的现象世界;胜义谛,是圣贤了知缘起无自性并摆脱自性见后所通达的真实相。三性者,即遍计所执相、依他起相、圆成实相。与二谛教法的不同在于,三性将介入意识活动后呈现在认识上...符合《般若经》的思想。“说一切法非非有”,是唯识宗对《般若经》非有非思想的独到理解和解释。所以,唯识学者以《般若经》中说诸法无自性为密意说,这种解释显然与中观学者对《般若经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1956515.html
  • 《辨中边论》探微(5)

    生杂染有三种,一后有生,二生已心心所念念起,三后有相续。此能对治,谓无生智、无起智、无自性智。如是三种杂染除灭,说为清净,空等智境,谓空等法,三种杂染随其所应,非空等智令作空等。由彼本性是性等,法界...之后才建立性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“然彼性本性自,前际亦,后际亦,中际亦,乃至广说。”性是一切法的本性,它的本来面目就是这样。一切法的本性是性,这种思想跟中观无自性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2356519.html
  • 印顺导师对变质禅法之批判及对禅宗之肯定

     至于宗(大乘根本中观见),则从相应缘起义中,直接彻见一切法的无自性。无自性不是甚么都没有的恶取、顽,而是诸法缘起幻有故——无本有、常存、不变的自性—— 一切毕竟。在缘起如幻,当体即的...而言:有情自体非独存,而是相依相成的,非截然对立的(‘无自性’)。故普缘有情的慈悲——无缘慈,是能契入性的。无量与三三昧,同是于贪、嗔、痴,而能得无我、我所的解脱。  在声闻法的禅观中,无量三昧被略...

    释性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35749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关系

    净,也是大乘经的通义。其实,这还是小乘大众部系,一分分别说系的共义。例如「心性本净」,『般若经』说:「是心(承上菩提心说)非心,本性净故」。约心无自性说本净,所以龙树说净是无自性的别名。『成唯识论』...时代,初期传出的大乘经,如『般若』、『十地』、『维摩』、『法华经』等,大多为源出于东南而集成于西北;以一切法为究竟了义的。笈多王朝为有名的梵文学复兴,印度教复兴的时代,与此气运相呼应的大乘教,又传出『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45857583.html
  • 南北传止观四念住之会通

    什么不求光明?怎么求呢?就是修四念处,以破除我法二执。真能通达一切法如幻自性,就能把黑暗破除去,内心里有了光明,就得入圣道了。”  “所以我主张修学四念处法门断惑证真,就算是未证圣道,也能调伏烦恼;...指示“身念住”为入手处。经文说:“言梵行者:谓八圣支道,及与远离非正梵行习淫欲法。又言安住余梵行者:谓三十七菩提分法,彼由三处之所摄受:谓由奢摩他故,由毗钵舍那故,由修身念故。如其所应,彼自性故,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1558189.html
  • 中国禅宗史自序(2)

    发愿造“金字摩诃般若波罗蜜经”全部,并作‘立誓愿文’(大正四六?七六六中──七九二中)。弟子天台智顗,也重视般若经,论,及‘中论’(般若的观法)。说到“般若波罗蜜”法门,不但着重“一切法无自性故不生不灭,本来寂静,自性涅盘”的悟证,更着重听闻,受持,读,诵,书写,供养,为他演说,是以闻思为方便而趣入修证的。般若波罗蜜的读诵受持,引入修证,更有现生的种种功德,如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’卷八(大正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4158220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中的般若思想

    《金刚经》中的般若思想   伍先林   《金刚经》是佛教大乘宗的重要经典,对于中国佛教的许多宗派,尤其是禅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此经属于般若类经典,因而,本文也就主要从般若经的背景中探讨其思想。...ldquo;方便”相,故也要正确认识到这些方便相本身也是无自性的。   由于大乘菩萨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即要成就如来觉悟,如来作为被迫求的最高目标和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,却又具有活生生的...

    伍先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41958779.html